有关爬山虎的小知识( 三 )


爬山虎耐寒耐旱,喜阴湿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气候适应性广泛 。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压条,压条可于春季进行,将老株枝条弯曲埋入土中生根 。第二年春,切离母体,另行栽植 。硬枝扦插于3-4月进行,将硬枝剪成10-15厘米一段插入土中,浇足透水,保持湿润 。嫩枝扦插取当年生新枝,在夏季进行 。爬山虎的生命力极强,故而繁殖极易成活 。小苗成活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定植 。栽时深翻土壤,施足腐熟基肥 。当小苗长至1米长时,即应用铅丝、绳子牵向攀附物 。
在生长期,可追施液肥2-3次 。并经常锄草松土做围,以免被草淹没,促其健壮生长 。爬山虎怕涝渍,要注意防止土壤积水 。
爬山虎耐修剪,在生长过程中,可依情修剪整理门窗处的枝蔓,以保持整洁、美观、方便 。
爬山虎(boston ivy)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 。
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 。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 。
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但它的根会分泌酸性物质腐蚀石灰岩,它的根会沿着墙的缝隙钻入其中,使缝隙过大,严重可至墙体碎裂倒塌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 。
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它对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对空气中的灰尘有吸附能力。
爬山虎
葡萄科爬山虎属落叶藤本 。又称爬墙虎、地锦 。老枝皮孔明显 。卷须短而多分枝,端具吸盘 。附山石、墙壁等向上生长,如爬山之虎,因而得名 。叶广卵形,互生,先端略呈3尖裂或裂成3小叶,缘有粗齿 。花小,黄绿色 。浆果蓝黑色 。原产中国、日本 。适应性强,在中国栽培甚广 。性耐寒,喜阴湿,但在向阳处也能迅速生长 。枝叶茂密,寿命较长 。在潮湿条件下,蔓上易生气根 。以扦插繁殖为主,也可用播种或压条繁殖 。栽植初期宜重剪,促其多发枝蔓,以防老蔓过早光秃 。常用作垂直绿化材料,用以攀附墙面、园林山石或枯树干等,尤其适合高大建筑物墙面的绿化 。入秋叶色变为橙黄或砖红色,颇美观 。还可用作地被植物,覆盖土面和护坡 。
Shinygreen Creeper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 Et Z. ) Planch.爬墙虎、地锦、飞天蜈蚣、假葡萄藤、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波士顿常春藤(Boston ivy)、日本常春藤(Japanese ivy),也称巴山虎、常青藤 。
葡萄科(Vitaceae) 爬山虎属世界:15种;中国:10种 。多攀援于岩石、大树、墙壁上和山上 。
原产于亚洲东部、喜马拉雅山区及北美洲,后引入其他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我国辽宁、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福建都有分布 。
友情1、落叶藤本植物,叶子互生,叶柄细长,花浅绿色 。结浆果、球茎 。
颈上有卷须 。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 。
2、 山轿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爬山虎的叶多年生大型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形态与野葡萄相似 。
藤茎可长达18公尺(约60呎) 。夏季开花,花小,成簇不显,黄绿色或浆果紫黑色,与叶对生 。
花多为两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cm,较叶柄短;花5数;萼全缘;花瓣顶端反折,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 。树皮有皮孔,髓白色 。
枝条粗壮,老枝灰褐色,幼枝紫红色 。枝上有卷须,卷须短,多分枝,卷须顶端及尖端有粘性吸盘,遇到物体便吸附在上面,无论是岩石、墙壁或是树木,均能吸附 。
叶互生,小叶肥厚,基部楔形,变异很大,边缘有粗锯齿 。花枝上的叶宽卵形,长8~18cm,宽6~16cm,常3裂,或下部枝上的叶分裂成3小叶,基部心形 。
叶绿色,无毛,背面具有白粉,叶背叶脉处有柔毛,秋季变为鲜红色 。幼枝上的叶较小,常不分裂 。
浆果小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鸟喜食 。花期6月,果期9~10月 。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爬山虎适应性强,性喜阴湿环境,但不怕强光,耐寒,耐旱,耐贫瘠,气候适应性广泛,在暖温带以南冬季也可以保持半常绿或常绿状态 。耐修剪,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阴湿环境或向阳处,均能茁壮生长,但在阴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