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的本质是商品和服务【零售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 )


线下零售的成本在于信息流 , 但是优势同样在信息流 。
比如用户在线上买鞋会很纠结 , 因为买鞋一定要试穿才知道合不合脚 , 这说明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流太简单 , 不足以支撑买或不买的决定 , 而线下的体验 , 是更强大的信息流工具 。
互联网擅长信息流的“高效维度” , 更快、更全、更便宜;线下擅长信息流的“体验维度” , 更复杂、更多感、更立体 。
因此线上与线下的融合机会在于 , 互联网可以重组三流 , 获得更好效率的新交易结构:线下获得信息流、线上付出资金流 , 即线下负责体验 , 线上买单 。
而线下物流 , 依然是传统零售在三流中最大的优势 , 因为它具有即得性 , 比如当你紧急需要一些生活用品时 , 可以直接在街边的便利店买到 。
互联网电商“货找人”的物流体系 , 与线下零售“人找货”的开店逻辑 , 一直在博弈 , 它们在速度和距离之间 , 进行着一场至今未分出胜负的较量 。
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 , 或者让互联网的物流更快 , 都是新零售的机会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 , 如何让线下商品离你更近?用大数据赋能现代物流 , 通过预测用户的购买行为 , 在你下单之前就提前备好库存 , 把商品放在离你更近的地方 。
关于提升互联网物流 , 不同的公司在尝试不同的方式 , 比如无人机送货等 。
“近”几乎是小卖部唯一的优势 , 然而 , 这个优势也逐渐被“集团军作战”的711、好邻居、全家等连锁便利店取代了 。
互联网的数据为线下赋能 , 提高效率;而线下小店 , 为互联网带来新的流量 , 增加用户 。
所以 , 互联网从来不代表新零售 , 线下更不代表 , 只有用数据赋能、线下线下结合的零售 , 才是新零售 。
03 总结
到底什么是新零售?
可以总结为4点:
(1)零售的本质 , 是连接“人”与“货”的“场”;
(2)“场” , 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组合;
(3)“人” , 会通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的层层过滤 , 接触“货”;
(4)“货” , 要经历D-M-S-B-b-C的链条 , 抵达“人” 。
那怎样才能提高零售的效率呢?
同样可以总结为3点:
(1)用数据赋能 , 优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组合;
(2)用坪效革命 , 提升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的效率;
(3)用短路经济 , 缩短D-M-S-B-b-C的路径
每年都会有非常多风口 , 鼓吹各种商业模式 ,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商业模式一定能够成功运转 , 关键是看是否能够真正提高效率 。
判断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是否更高效 , 主要看这一模式让整个系统节省了哪些成本 , 同时为节省这些费用 , 不得不新增哪些成本 , 如果新增的成本小于节省的成本 , 那么这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更高效 。
拿早年非常火但是已经沉寂的无人超市模式举例:
在资金流环节省掉了收银员 , 这个是无人超市节省的成本 , 但与此同时 , 也有新增的成本 , 比如复杂设备的成本、信息标签的成本 , 因为没有人管理 , 货架的摆放很快会变得越来越乱 , 还会增加一些理货成本 。
从成本结构来看 , 其节省的成本很难一定高于新增的成本 。
所以无人超市的商业模式并不成立 , 更多只是一些科技公司鼓吹和炒作的概念 。
瓜子二手车CEO杨浩涌在分析行业时 , 同样只会看两点:第一 , 任何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都是要提升行业效率的;第二 , 消费者要因此受益 。
如果一种商业模式的效率足够高 , 那么最终将会体现在为用户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 。
作者:岳小鱼 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思考、积累、输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