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数学老师的教导感谢信( 二 )



但是我的数学老师也是很让人畏惧的,她说起话,做起事来干脆利索,这与她平日里的精简的穿搭一致 。
上她的课的时候,我们一堂课下来都不能出神发呆,数学老师有一双利眼 。谁要是在她的课堂上岔神,那可就有的好果子吃了 。
尤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发呆被数学老师给瞧了出来 。那天晚上,老师二话不说,直接拿出几张数学试卷放到我的面前,还要求第二天早上,上课之前必须交给她查看 。那晚,我可是被这几张试卷熬到大半夜才做完,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上课再也不要发呆走神了 。
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么一个严厉的数学老师,我班的数学成绩都很好,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都会高出别班十几分来 。班上的同学会为自己的数学成绩而自豪,我们也都很敬佩我们的数学老师 。
感恩数学老师的教导感谢信4
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平时不善于与同学会交往,上课发言也不积极,就是会的问题也懒得举手 。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学习成绩非常一般 。
上三年级时,尚老师教我数学 。尚老师年轻漂亮,讲课说话语速很慢,普通话非常标准,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每次上她的课,那都是一种享受 。那时候,尚老师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每次上课都神采飞扬,这种情绪带动我们和她一起飞翔在老师创造的数学王国里 。因为尚老师的课上的精彩,所以经常在我们班上公开课 。每次在她的公开课上我都能得到一个回答问题或板演的机会,对于性格极内向的我,那是多大的荣幸和促进啊!
从那时起,我就树立了一个长大了做一个像尚老师那样的数学老师的理想 。
尚老师对我们总是和蔼可亲,没有一点为师者的架子 。课后,她总是和我们一起跳绳、拔河、做游戏 。可能是“亲其师,信其道”的缘故吧,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牢牢的记在心里,当作圣旨 。记得三年级放寒假时她说过一句话:“寒假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预习一下我们的新课本 。”这是一个有弹性的作业,为这一句话,我几乎把整个寒假时间都搭进去,把小学第六册数学课本预习了一遍,把书上重要的习题做在了一本大演草本上 。开学后检查作业,我大吃一惊,全班只有几个同学做到了预习新课本这一项 。结果,我受到了表扬,从此也拉开了我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的序幕 。
最使我感动的是尚老师来我家家访的事 。那一天放学了,老师说要来我家家访 。我好似大难临头,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心里忐忑不安,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不禁想起我读二年级时的一次家访:老师一进门就喋喋不休地说开了,这不行,那不好,老师一走,我的屁股就遭殃了 。更使我难堪的是,第二天老师还问我有没有挨打 。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吃过晚饭,我虽在写作业,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了八点半,我想老师大概不会来了,便松了一口气 。可谁知耳边突然响起敲门声,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尚老师来了 。别看我呆在小屋里静静的,可耳朵早已贴在门上,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 。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尚老师表扬我学习有很大进步,还说我将来一定有出息……老师临走时把我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重点中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今,尚老师调到市直小学已有一年之久,但和她在一起的许多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发自内心的喊一声:“尚老师,我们爱你!”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实现做一名数学老师的理想 。

感恩数学老师的教导感谢信5
尊敬的校领导:正值北大附中收获的季节,点击家校平台熟悉的界面,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是啊,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陪伴我的孩子在这度过了她难忘的初中三年,虽然中考成绩未出,但我坚信北大附中学子一定行、一定优秀 。
昨天孩子回校参加初中毕业典礼,捧回了“优秀学生”奖状和毕业证书 。当我从孩子手上接过该奖状时,更多的感想是想亲口对她的老师们说声“谢谢您”当我的朋友们征询北大附中校况时,我会不容思考地推荐它“北大附中”,因为这有很多兢兢业业的园丁,有教坛精英,更有如母亲般的生活老师的默默关怀学生,重新点击着那一封封老师来邮,足有厚厚一本有几十封,这一封封信多则上千字、几百字,少则也的近百字,饱浸了北大师者心 。
特别是九(四)班王东亮班主任老师老师,众所周知原因九(四)班前身是相对散漫的班,由于于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种种客观光是班主任老师就换了二个,家长学生也一度迷茫,但自从王东亮老师接手该班后明显地看出班的班风好获得“优秀自主班级”,王老师也如师中父般关心孩子的点滴进步,记不清多少次王老师下班之余给我们邮来宇捷的每一个进步、思想、生活、学习情况,就算公办学校负责的老师家访也做不到那么细致,且他逢邮必复,)接听家长电话总是那么耐心,他与我们共同沟通探讨教育帮助宇捷更好发展的方法,遇有好的家教文章又总是很及时地邮给班中学生的家长们,临近中考前夕王老师又及时地替他们设法减压,并请家长配合,往事虽逝但仍如昨天那么亲切,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好老师的无私付出,才让宇捷他们学而有趣,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才有了孩子的年年三好生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