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生物教学总结 高二下期生物教案( 五 )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问:1、我们的身边充满了病原体 , 为何我们仍能健康的生活?
2、 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
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免疫》
通过学习 ,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
什么叫免疫?资料分析
三道免疫防线述: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琏球菌)
资料1:
问: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细菌会很快死亡?说明皮肤有什么样的功能?回答
问:皮肤所起的保护作用仅仅体现在杀灭病菌上吗?
(阻挡病原体入侵)
述:除了皮肤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接触外 , 人体还有许多腔道(鼻腔、口腔、尿道等)与外界相通 。
问:这些腔道经常能接触到环境中的病原体 , 它们有相应的保护人体健康的机制吗?回答
(腔道内表面黏膜--分泌杀菌物质 , 呼吸道表面汗毛--阻挡病原体)
述:皮肤、黏膜以及呼吸道黏膜上的汗毛等 , 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资料2:或者人体免疫力下降(流感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
问:如果皮肤不慎被划伤 , 病菌侵入了人体 , 人体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防范措施呢?思考
唾液中溶菌酶--杀菌(小狗舔伤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述: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
思考:1、皮肤受伤为何会红肿?2、伤口红肿为何会自然痊愈了?回答
非特异性免疫问:以上这两道免疫防线是生来就有的 , 还是后在形成的?答:生来就有
问:这两道防线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吗?答:不是
述:那么这两道防线应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 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
资料3
特异性免疫述:水痘流行时 , 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安然无恙 , 而没有接种过的往往患病 。
问:为何接种过疫苗的人能抵抗病毒?(体内产生了抗体)回答
述:这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抗体 , 什么叫抗体呢?阅读课本
(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 , 淋巴cell是主要的免疫cell , 免疫cell由免疫器官产生 , 免疫器官包括脾、扁桃体、淋巴结等)
述:提到抗体我们又可以想到另一个相关的词--抗原
问:什么叫抗原呢?(抗原 , 抗体示意图)
述:由此可见 , 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数量多、毒性强 , 前两道防线都抵御不了时 , 人体学有这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
述:这样一种免疫方式和前两种方式不同 , 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 , 只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异物起作用 , 称为特异性免疫 。
小结: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 , 两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概念 , 第三道防线)
问:为什么接种疫菌可以预防传染病?思考交流
计划免疫述:正是由于疫苗有如此作用 , 所以我们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疫苗接种 , 这就是计划免疫 。
(北京市儿童免疫程序表)
述: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 儿童从出生起 , 就要有计划地注射一些疫苗以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
问:我国卫生部规定 , 一岁以内的儿童要接种哪些疫苗?(P80)回答
述:我国将每个的4月25日定为"全田儿童预防接种日"
拓展1、免疫的功能2、练习完成练习
高二下期生物教案4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三《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 , 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题设计等七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我对这节内容的构思和设计 ,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四部分内容 , 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首先由能量流动的概念引入分析能量流动的方法:由个体→群体→系统的分析方法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 ,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 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 。在学生揭示能量流动规律的基础上 , 通过桑基鱼塘、草原放牧两个实例分析 , 使学生切身体验生态学规律与现实生活及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 , 自觉树立生态学观点 , 遵循生态学规律 , 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努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