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型基金有几种( 二 )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出现过货基亏损的例子哟!
比如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的次日,美国的一只货币基金“首要基金”就因为重仓持有雷曼的商业票据,净值跌至97美分,亏损3% 。
在国内,货基亏损的事件也发生过多次,早到2005年、2006年,近到2016年,都出现过货币基金收益为负的情况 。
货基为啥会亏?一般说来,货币基金所投资的底层资产都是比较安全的,但如果遇到极端情况,也会出现价格下跌 。或者因为突发的大规模赎回,导致管理人被迫要提前抛售还没到期的资产,也可能导致亏损 。
但念念要特别指出,大家也不用因此担心到睡不着觉 。货币基金的风险还是非常低的,极少发生亏损 。货基大规模普及至今,投资者也几乎没有遇到过买货基亏钱的情况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确实是安全系数较高的 。
误区二:看7日年化收益率呀,高的就上!
很多人在选择货币基金时,首先看重的就是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还有日万份收益 。
念念之前见到过特别“勤快”的朋友,每天一早就去比较各只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如果发现自己买的那只7日年化收益不是最高的,就立马把钱挪到最高的那只上,以为这样就能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
点评: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是过往收益,不代表未来 。而且,大家看到的高收益可能是“特殊时间”的收益表现 。
念念的朋友——木爷,就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一般年末、年中资金面紧张的时候,或者基金公司想冲规模的时候,会出现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和万份收益突然上升 。除此之外,也出现过部分货币基金卖掉债券兑现浮盈(摊余成本估值价格与市价之间的差价),来拉高短期七日年化和万份收益的情况 。
【货币型基金有几种】所以,我们一定多留个心眼,在买入之前看一下对应货基的详情页面,就可以找到更长周期的历史七日年化收益率(比如3个月或者半年),看看收益率是不是被“美化”过了 。
最后,念念要给“频繁换手不同货基、来实现收益最大化”的朋友一个提醒:“换手”重新申购时要重新确认份额,这一天是没有收益的哦,小心别贪小失大 。
误区三:买货基就要长长久久
有朋友把货基当做长期投资工具,家里的小金库全部转入货基中,想要与心爱的从未亏钱的货基“长长久久,白首不相离” 。点评:首先念念很佩服这位朋友的毅力,但这种投资方法不一定科学哦!
货币基金最根本的定位是现金管理工具,让你的闲散资金在方便日常使用的同时,也能产生一定的收益 。但由于以前货基收益高,所以很多人把货基当长期理财买,似乎也说得过去 。
但现在,只靠买货基一种产品就能安心躺赚高收益的好日子,已经不可能再回来了 。
所以,1-3个月要用的闲钱,还是可以放入货基中进行零钱管理,申赎灵活,十分便捷 。
但如果你要想高收益率,还得靠综合配置,并拉长自己的投资周期 。
如果你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考虑固收、固收+的产品,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更高,可以配置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都更高的混合基金或者股票基金 。
误区四:节假日前买入货基,也能享受假日收益
节假日股票市场不交易,但货币基金在此期间仍有收益计提,有些朋友认为只要节前任何时点买入,都能享受货基假日帮忙赚钱的滋味了 。点评:打住,节前买货基也有技巧,交易日15点前申购的基金,要到下一个工作日起才享有基金分配权益哦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周五15点前申购货币基金,份额要到下周一才会确认,无法享受到周六、周日的收益;但是在周四15点前申购,周五确认份额,那么就能享受周五、周末三天的收益了 。
误区五:单只货币基金投入太多金额
有些朋友觉得货基稳,便把所有的短期不用的闲置资金都买了当时收益看起来最高的某只货基 。等到急用钱时,却发现“卡壳”了,无法一次性全部快速赎回 。
筛选货币基金有两大原则:安全性与流动性原则,收益率原则 。
1. 安全性与流动性原则--挑选散户比例超过60%的基金
买货币基金首先是要追求流动性,也就是随时卖出变现的能力 。
因为货基是用来代替银行存款的,当我们急用这笔钱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将它取出来以防不时之需 。保证资金的流动性,是第一要求 。
我们不能选择机构占比太大的货基,应该选择散户占比较高的产品 。一般来说,散户占比超过60%就最好 。1. 收益率原则--中等规模的收益率最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