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给孩子第一句话“给动力但不给压力” 。孩子们从呱呱落地那天起,就承载着我们无限的希望,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转眼间就将走向人生的新起点――来校学习知识 。作为父母,我们渴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渴望孩子展开理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学校,就是为孩子们插上翅膀的平台,承载着我们家长的梦想和期待 。可以说,考试考学生,更在“烤”家长 。作为家长,在孩子每天全力以赴学习的关键时刻,我们多数家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做到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为孩子搞好保障,为孩子加油鼓劲,做到加劲但不加压,不在孩子面前絮絮叨叨,不让孩子分心走神,为孩子担心这操心那,生怕孩子不努力、不发奋,结果反而搞得孩子们紧张无比,压力无限 。相信我们的孩子,鼓励我们的孩子,他们是优秀的新一代 。
第二句话“感谢并感动着”,要送给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 。感谢学校领导、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是你们孜孜不倦的辅导学生,把深奥的知识及做人的道理教给每一位学生 。三年来,你们给予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孩子们第一点的进步都凝聚着你们的心血 。作为家长,忘不了你们在孩子作业本上留下的细致批语,忘不了你们在孩子成长记录中的殷切期望,忘不了你们不计辛劳的加班加点 。实践证明,学校在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生活方面都做得非常的好,深得我们家长的放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你们身上得到了最真实的印证 。所以说,我们家长真的是感谢并感动着 。
在平时,常有一些家长、朋友和我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小学前要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小学阶段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中学阶段要培养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孩子长大后老师、家长都省心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对儿童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 。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 。下面,我从家庭角度,谈谈对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一些体会,我把它简单的概括为“四关注”和“三要” 。首先说说这“四关注”:
一是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 。我经常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作业之余让孩子说说语文学的哪一课,哪些内容感兴趣 。数学什么地方难?什么地方容易?久而久之就促进了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 。
二是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是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 。这样的话,孩子则是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状态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孩子不仅喜欢去问问题,而且也愿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
三是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 。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儿画报,到少儿科普读物,随处都有她看的书,甚至蹲厕所的时候也拿一本书看 。有时读书比较专注,叫她几声都听不见 。加上老师也经常把读一篇小故事,查一点小资料作为课下作业,孩子阅读得兴致就更高了 。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四是关注孩子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 。有不少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个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他在干什么 。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做家长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 。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
推荐阅读
- 小班期末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小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范文
- 小班家长会老师的发言稿第一学期 小班家长会老师的发言稿
- 小班新生家长会发言稿 小班家长会老师发言稿
- 中班下学期期末家长会发言稿 中班学期末家长会发言稿
- 小班家长会教师的发言稿针对每个幼儿的情况 小班家长会教师的发言稿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小班家长会班主任的发言稿
- 4年级家长会家长讲话稿 班级家长会家长主题讲话稿5分钟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简短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范文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教师的发言稿简短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教师的发言稿
- 大班保育员工作总结下学期范文疫情 大班保育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