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二代金砖 WM1ZM2 播放器首发测评 | 六年磨一砖,值得( 二 )


在有限的空间内,二代金砖还实现了数码和模拟部分在底板和供电等部分的隔离,令内部干扰得以进一步抑制 。
关于金砖二代在硬件部分的设计和投入,一言蔽之,索尼几乎是用尽了Hi-End台式机器才能见到的做法,这甚至在索尼自家台式系统都不常见 。

新时代的索尼Signature声音
由于搭载了新一代的聚合物电容器FT CAP3,索尼表示金砖二代需煲机200小时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为此还在系统中特别设立了3.5mm和4.4mm播放时间的独立统计 。至截稿前,手上这台金砖二代已有超过50小时的煲机时间,主观聆听已是较为稳定的状态,以下以此展开听感方面的描述 。
多年来,索尼的调声风格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中传承进化,但不论是传统台式还是轻便型的Walkman设备,似乎向来都不容易在索尼的高端系列中找到开声抢耳的惊艳感 。来到二代金砖,索尼三耳君印象依然取向更为现代化更为高级的印象,这在近年索尼高级音频产品中都能察觉 。在驱动能力没有增长的情况下,二代金砖却能给人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的听感,风格也更为符合现代发烧友追求高凝聚力、动静分明的高级感 。以下,三耳君通过不同的搭配来分享这台索尼Signature系列旗舰随身听的听感 。
第一个搭配更多是满足三耳君个人情怀的选择,采用非晶体结晶钻石震膜的索尼第二代旗舰耳塞MDR-E484,这条经典耳塞如非遇上地位相符的对象不会轻易从箱底中取出 。
索尼自家相差超过30年的两个旗舰产品的搭配,也是模拟和数字时代代表的对碰 。金砖二代与E484可以带出E484招牌的精致细腻,充分发挥出了E484这款大直径动圈耳塞的自然宽松,这种听感在如今的耳塞中已不易听到 。手上这条年纪老迈的E484尚未明显的衰弱,钻石振膜晶莹亮丽的高频在2022年依旧显得十分亮丽动人,金砖的驱动更丝毫未见毛刺和火气 。不仅如此,高素质的输出让E484的中低频表现也有所获益,二代金砖良好的凝聚力和动态表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开放式耳塞结构在低音方面的短板,同时也让中频密度更高,人声结像更为鲜明 。
本以为忘年搭配测试意义有限,却惊喜地在满足情怀之余发现了新时代高级音源与经典耳塞的化学作用,难以复制的听感给人印象深刻,这也让三耳君更期待二代金砖搭配现代高素质耳塞的表现 。
为了更深度试探金砖二代的整体素质,三耳君还搭配了德国Vision Ears的主打监听耳塞VE7 。VE7则采用了五路的单元设计,总共由2颗低频单元、2颗中低频、1颗中频、1颗中高频、1颗超高频单元组成,阻抗仅为11欧姆,灵敏度是116db SPL 。
金砖二代跟上了随身播放器普遍身材厚重的潮流,但声音却没有厚重化的改变,在VE7这条反馈力极高的耳塞中十分能显现二代金砖的高水平 。以4.4mm平衡驱动VE7,可听到二代金砖减少了前两代旗舰播放器稍显厚润的质地,也无关粗旷雄壮的硬朗感,总体并没有十分浓厚突出的渲染取向,而是让三耳君一款监听耳机中听到了旗舰级精致、干净、自然、贵气的结合 。
虽然是低阻抗高灵敏度的耳塞,但三耳君却可放心在4.4mm平衡连接中以高增益驱动,不会让人察觉不该有的火气,可见电路升级带来的绝佳控制力 。在驱动充分的情况下,这套搭配展现了绝佳的结像清晰度和声场延展感,同时具备非常好的细节表现与稳重感,空间的铺展和各声像元素的融合度足够自然 。
试播RR唱片公司著名的发烧天碟Tutti为例,格式为SACD版本 。三耳君甚少在随身系统中聆听Tutti大碟,原因是很难能在随身系统中兼顾足爆棚刺激和耐听度 。
Tutti当中的曲目都为古典迷和发烧友所熟听,RR公司的制作让这些曲目每首都有金碧辉煌的灿烂感 。首先可以肯定,二代金砖与VE7播放这张高难度的专辑并没有显现出普通器材或单调或失衡的问题,音乐的强弱对比度、复杂的线条感都有清晰的交待 。这张唱片对低频表现的考验也极为严苛,随身听和耳塞当然难以表现出大口径喇叭系统的扑面而来的猛烈感,但这套搭配还是给到了十足的弹性和下潜深度,下盘没有绝无虚浮的感觉 。
一套顶级随身搭配播放Tutti这类专辑我们还能期待什么?鲜明流畅的音乐起伏,亮丽而保持足够干净精致的乐器质感,还有极度宁静的空间背景,随身系统不可能完美回放Tutti当中的爆棚大编制曲目,但作为极限考验,二代金砖的整体表现足让人称赞 。
换个风格,三耳君在以二代金砖搭配final与DITA联名限量动圈旗舰「Shichiku.Kangen 糸竹」,搭载了新开发的纯铍振膜动圈单元True Beryllium DriverGen.SK及OSLO Cable Gen.SK线材,这款顶级动圈作品与二代金砖的搭配让三耳君尤为期待,方便更换3.5mm/4.4mm的Awesome Plug设计也可以用于对比金砖两个耳机口的输出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