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栽培技术 杜仲树苗多少钱一棵( 二 )


2.扦插育苗
(1)粗枝扦插:早春萌动前选用一年生粗壮枝条,剪成10~15cm长,每个插条有3~5个节,插条上部平截,下端剪成马耳形斜面 。然后将插条插入插床内,插入深度为插条长度的2/3,株距7~10cm,然后保持土壤湿润,搞好苗期管理,第2年春即可移栽 。
(2)嫩枝扦插:6~8月,选当年生的健壮枝条,剪成6~8cm长,带有3个侧芽的小段,将枝条插进苗床,枝条高度以上端与床面相等高为宜,上端叶片可以外露,然后在苗床上面搭上遮阴篷 。根系形成之前,大概在1个月之内,要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 。根系形成后,要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只要保持床面湿润即可 。长出新根,应及时移入苗圃地 。嫩枝扦插以早晨为最佳时间,这个时间扦插的成活率高,生长也快 。
3.压条繁殖
将杜仲下部萌发的幼嫩枝条埋入土中7~13cm,枝稍露出地面,埋在土中的枝条部分便能发出新根,第2年挖出便可移栽 。
(五)定植
秋季苗木落叶后至次年春季新叶萌芽前可将幼苗移出定植 。定植前按行株距(2~2.5)m×3m挖穴,深30cm,宽80cm,穴内施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骨粉、火土灰等基肥少许,与穴土拌匀,将健壮、根系发育较好、无严重损伤的苗木置于穴内,根系舒展,逐层加土踏实,浇足定根水,最后覆盖一层细土 。

(六)田间管理
1.苗田管理
播种后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时阴天逐渐撤去覆盖的稻草 。刚出土的幼苗怕烈日和干旱,需适当遮阴或及时灌溉 。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 。将弱苗、病苗全部拔除,保持株距5~8cm,每亩留苗3万~4万株 。间苗后要及时追肥 。如果种苗太少,可将间出的幼苗扩圃移栽,随间随栽 。幼苗进入生长期,要松土除草,保持苗圃无草 。中耕3~4次,苗期还应追3次肥 。4~8月为杜仲的追肥期,第1次在苗高6~7cm时进行,以后每月追肥1次 。肥料必须施在行距间,不可直接施在幼苗上 。每次亩施稀释的人畜粪尿2500kg,加过磷酸钙5~7.5kg 。立秋后最后一次追施草木灰或磷肥、钾肥5kg 。利于幼苗生长和过冬 。每次施肥,结合松土除草 。秋季不再追肥,以免幼苗顶部未木质化即进入冬季形成干尖 。到第2年春季,苗高60~70cm以上即可进行移栽定植 。小苗及弱苗可在苗床内继续培育 。
2.定植园管理
定植当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定植4~5年内,应进行3~4次中耕除草 。每年春夏结合中耕除草,进行追肥,每亩用人畜粪2500kg,或堆肥、圈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5~7.5kg 。幼树抗旱力差,在生长旺盛的季节要保持土壤湿润 。杜仲的萌蘗能力较强,要十分重视修枝整形,保证主干生长高大健壮 。这是提高杜仲树产量和质量,使树木成材的重要措施 。主干已育好的杜仲树,要适当疏剪侧枝 。使其通风透光 。修剪工作多在休眠时进行 。至于侧枝保留多少,要根据生长年限和主干高度而定,逐年向上修剪,一般成年树在5m以下不留侧枝 。另外可采取“全截更新速生法”来管理 。具体方法是在定植栽培后第2年芽萌动前的早春,于主干离地面5cm处截掉,以刺激下部潜伏芽抽发春梢 。全截更新的当年植株生长高度可达1m以上,而且端直粗壮 。定植后3~5年植株矮小,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田间管理,林间可套种豆类、玉米或其他矮秆作物或中草药,以后随着植株逐渐长大,就不宜套种 。
(七)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害
(1)立枯病:多在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苗圃地或阴雨天发病 。在苗期易发生 。
防治方法: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0.5∶100波尔多液每10天喷洒1次,1个月后用1∶1∶100波尔多液每15天喷洒1次,2~3次即可 。
(2)角斑病:4~5月开始发病,7~8月严重 。危害叶片,病叶枯死早落,病斑分布在叶片中间,出现不同规格的暗褐色多角形斑块,秋天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状物,随后叶片变黑脱落 。
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增强树势;②冬季清除落叶,减少传染病源;③初发时摘除病叶;④发病后每隔7~10天喷施1次1∶1∶100波尔多液,连续3~5次 。
(3)灰斑病:4月下旬发病,5月中旬至6月上旬梅雨季节病害迅速蔓延,6月中旬至1月下旬为发病高峰 。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心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霉层 。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烧毁枯枝残叶;②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③发病初期喷施1次1∶1∶14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每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