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5篇( 三 )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开始,初二物理沿用新教材,而新教材的要求跟以往的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 。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 。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四、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1)、(2)、(3)班的学生上课纪律一般,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
初二(4)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计划范文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质点的定义,研究物体某种运动时会判断其能否被看做质点,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要求能在选取不同参考系后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 。
知道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
2,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体验物理研究的科学思维方法,通过对机械运动的描述,体会参考系选择的重要性 。分析质点运动的实例,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
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 。
(4)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分工不同,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
重点
质点概念的建立过程 。
会正确选择参考系描述物体的运动,并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
难点
建立质点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
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搜集视频 :神州卫星的发射,鸟的飞行、行星的运动等运动视频
教具:乒乓球、小车、皮球、装有金鱼的鱼缸、悠悠球、双节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学生预习成果展示:
由一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板书本节课需要的掌握知识点(不必写出详细内容),学生举手阐述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 。在此基础上,老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内容逐项引导学生进行新课,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对疑惑问题逐一解决 。
一,机械运动
【问题探究】——C层学生操作
学生展示搜集的视频:神5升空
学生活动: 1 。对打乒乓球 2 。秀球技 3 。学生表演悠悠球 4 。表演双节棍
(设置目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归纳】——B层学生总结
概念: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 。简称运动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 。
请大家举出生活中有关物体做机械运动的其他例子
二,质点
【问题探究】——学生生成问题
学生展示小鸟飞行视频,并生成以下问题:
1 。要准确描述飞鸟身上各点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容易吗?困难和麻烦出在哪?
2 。如果我们研究它从北方的某个地方飞到南方的某个地方,需要了解它各部分的区别吗?
3 。那么如何来描述它的运动呢?
【总结归纳】——B层学生总结
1)概念:忽略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其质量 。
2)条件: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无影响 。
3)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特征,忽略次要因素 。
【拓展延伸】——学生小组讨论,由A层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向全体学生展示
1)举例说明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哪些物体可以被看作质点,而哪些不能被看作质点?
2)以前还学过哪些理想模型(轻杆,轻弹簧,轻绳,光滑小球),其分别忽略了物体的哪个次要因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