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初中所有化学考点( 七 )


39.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
4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41.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
十.化学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1.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
2.金属常温下不一定都是固体(如Hg是液态的),非金属不一定都是气体或固体(如Br2是液态的)注意:金属、非金属是指单质,不能与物质组成元素混淆
3.原子团一定是带电荷的离子,但原子团不一定是酸根(如NH4+、OH-);
酸根也不一定是原子团(如Cl-叫氢氯酸根)
4.缓慢氧化不一定会引起自燃 。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例如高压锅爆炸是物理变化 。)
【概括初中所有化学考点】5.原子核中不一定都会有中子(如H原子就无中子) 。
6.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7.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
8.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也可能是阳离子或阴离子 。
9.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 。(第一层为最外层2个电子)
10.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
(因为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而元素不包括多原子所构成的分子或原子团)只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单核粒子(一个原子一个核)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11.溶液中不一定:
(1)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不同溶质而言)
(2)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因为温度没确定,如同温度则一定)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
(4)一定温度下,任何物质的溶解度数值一定大于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数值,即S一定大于C 。
13.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但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
1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中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置换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复分解反应中一定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15.单质一定不会发生分解反应 。
16.同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一定显示一种化合价 。如NH4NO3(前面的N为-3价,后面的N为+5价)
17.盐的组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如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
18.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 。如H+、NH4+ 。
19.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氧化物和碱;不一定(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和氧化物;盐和碱组成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酸组成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但所有物质组成中都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
20.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如Na2CO3溶液显碱性 。
21.酸式盐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即pH不一定小于7),如NaHCO3溶液显碱性 。但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NaHSO4=Na++H++SO42-),所以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
22.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 。(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23.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如:NaOH、Na2CO3、NaHCO3溶液都显碱性,而Na2CO3、NaHCO3为盐 。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的溶液)
24.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它是酸氧化物,其对应的酸是高锰酸,即HMnO4);记住:碱性氧化物中只K2O、Na2O、BaO、CaO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碱 。
25.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