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二 )


2、上课方面
为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和汲取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为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 。上课时认真讲课,做到演示到位,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每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 。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总结一堂课的得失,并似出解决不足的方案 。
三、学习生活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严格要求自己,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有坚实的理论作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 。另外,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课件、网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同时,帮助其它学科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对其它学科老师的个人网页进行技术指导 。
四、考勤方面 。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席过一次,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课程的设置是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 。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 。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
三、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 。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 。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4
学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工作 。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