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生平事迹简述 李先念个人资料简介( 二 )


1972年 , 国家决定从工厂、农村和部队招收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青年上大学 , 李小林被部队推荐上了武汉大学 , 就读于外语专业 。因为自小喜欢文科 , 小学三年级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时就学外语 , 学外语比较时髦也比较实用 , 所以她很自然地就选择了这个专业 。
李小林是属于那种性格开朗外向的人 , 喜欢交朋友 。1975年 , 她从武汉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毕业后 , 有两个地方可去 , 一个是贸促会 , 一个是对外友协 。她选择了去友协 , 因为友协的职能就是交朋友 。这得到了父亲李先念的认同 , 他觉得女儿做这项工作挺合适 。
不干预孩子的婚姻大事
李小林有一个幸福并让人羡慕的家庭 。她丈夫刘亚洲是空军上将 , 也是大名鼎鼎的军旅作家 。两人是在武汉大学读书时认识并相恋的 。刘亚洲也是由部队选送到武大学习的 , 比李小林大将近一岁 , 同样出生于一个军队干部家庭 , 是将门之后 。他的父亲刘建德将军曾任21军副政委 , 母亲陈于湘也是21军的女军官 。然而促使两人走到一起的 , 既不是门第 , 也不是父母撮合 , 而是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 。
李小林回忆 , 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 , 父亲非常开明 , 从来没有干预过 。她笑称:“当时我选择爱人的条件非常简单 , 一是年龄要比我大 , 二是不抽烟 , 三是对我好 , 就这么三个条件 。我这人最讨厌抽烟的人 。在我妈妈的反对下 , 我爸爸后来也不抽烟了 。我妈妈是医生 , 所以 , 受她的影响 , 我也不喜欢和抽烟的人在一起 。”
刘亚洲也是从部队的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 先后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政委、解放军空军副政委兼空军纪委书记、国防大学政委等职 。2012年7月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
尽管身居高位 , 夫妇两人却毫不骄傲 。李小林说 , 我们自1979年结婚以来 , 一直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 也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比如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就是我们曾经面临的难题 , 为此两人经常交流、探讨甚至争论 。由于各自忙于工作 , 两人平时也是分多聚少 。李小林说 , 经常是自己刚从国外回来 , 没几天他也要出差 , 而等他回来的时候 , 自己又要出去了 。
认为孩子的成长靠自己独立
李先念对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曾有过一个评价 。在接见美国亨利·路斯基金会会长时 , 外宾问他是怎么培养这个女儿的 , 李先念回答说:“我这个女儿从来不听我的话 , 她的成长完全是她独立的 。”
当笔者问及此事 , 李小林发出了豪爽的笑声 。她说:“自己确实不太听父亲的话” , 因为我们之间有“代沟” , 总感觉束缚太多 , 不能让我发挥 , 因此有时对他是“阳奉阴违” , 在重大问题上听他的 , 在一些小问题上就不告诉他 。李小林坦言 , 自己真正有发展是在父亲去世之后 , 即1992年6月后 , 才开始发展成长起来 。
在与李小林的交谈中 , 能明显感觉到她直来直去、快人快语的性格 。她剖析自己与父亲的异同时说:“我这个人心地比较善良 , 对人友好、热情 , 这是最像爸爸的一点;而不像他的是 , 爸爸非常崇高 , 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 不利于党和国家的事情他绝对不会说也不会做 , 很多时候都委曲求全 。我却做不到这么崇高 , 况且我不在他的位置上 , 再加上社会在进步 , 我也不需要有那么多顾忌 , 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
在对外友协40多年漫长的岁月里 , 李小林从翻译工作做起 , 脚踏实地 , 在民间外交战线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正像父亲所希望的 , 她要把这一行干好 。在相继担任了对外友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直至会长的领导职务后 , 她仍然不辞辛苦 , 穿梭于五洲四海 , 广交朋友 ,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交往架桥铺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