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的产生:
“欧共体”的背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是控制西欧和日本,遏制苏联势力向西发展,充当世界霸主 。援助西欧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感到:美苏两国对西欧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数,提高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欧共体” 。所以说“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为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使用统一货币——欧元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 。欧盟成为世界上的经济体 。
二、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 。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 。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 。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 。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 。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 。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
经济高速发展使日本发生了巨大变化,达到了欧美原发性现代化国家的发达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维新开始的在世界体系中从边缘国家向中心国家的转变 。
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 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
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就业人口转移,城市人口激增,其中新中间阶层比例不断增大 。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耐用消费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众消费社会”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缩小,农民的收入与工人相当 。
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 。
战后西欧与日本都乐于也善于引进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注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这一点是促使两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天必须至始不移地坚持和贯彻的一项基本国策──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在改革中必须坚持求实与创新 。
初三世界历史上册教案3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
2.思想教育: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
3.能力培养:①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②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方法 八年级地理教学方法及模式
- 世界历史知识点之斯大林时期
- 初三写景作文600字左右 初三黄河写景作文600字5篇
- 过年放炮是驱赶什么怪兽,初三放炮啥意思?
- 缩句大全 三年级上册扩句缩句大全及答案
- 农历三月初三是啥日子 三月初三是什么日子有什么讲究
- 野旷天低树的下一句,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宿建德州的意思?
- 初三都学什么科目 初三都学什么科目2013
- 什么的树木填空 什么的树木填空二年级上册
- 一年级上册好词好句 我积累的好词好句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