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荷兰屈从美国,对华限制但有保留,瑞士顺从美国,面临中资暴减( 二 )


“希望荷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市场原则,尊重契约精神,不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秩序,维护中荷两国和双方企业共同利益 。”毛宁说 。
深圳卫视直新闻注意到,荷兰方面有关半导体技术出口的最新表态,距离荷兰首相吕特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谈的时间相隔不到2个月 。彼时双方会后声明中并没有直接提及相关问题,但却表示两位领导人讨论了“供应链安全和关键技术对我们国家安全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性” 。
同样是在3月8日,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发布声明称,由于荷兰政府将出台新的出口限制措施,阿斯麦将须要申请许可证方可出口DUV设备 。阿斯麦表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并不针对所有浸润式光刻系统,而只适用于‘最先进的系统’ 。先进程度相对较低的浸润式光刻系统已能很好满足成熟制程为主的客户的需求 。”此外声明还指出,相关措施落地生效还需要时间 。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制造半导体的关键设备,光刻机一般分为三种,即紫外线光刻机(UV),深紫外线光刻机(DUV)以及极紫外线光刻机(EUV) 。而DUV与EUV的主要区别在于光源的波长,这决定了芯片的制程 。DUV目前尚无法制造出7nm及以下制程的芯片,但足以用于制造需求量更大的成熟制程芯片 。EUV则用于7nm及以下先进芯片制造工艺 。
彭博社报道指出,荷兰本周宣布的新计划似乎没有达到拜登政府去年所采取的措施的那种程度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正在应对一种微妙的局面,他的政府正面临着来自美国越来越大的施压,以帮助建立起全球封锁链,扼制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崛起 。但荷兰市值最高的公司是阿斯麦,而中国是阿斯麦最大的客户之一 。吕特所面临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阿斯麦CEO彼得·温宁克所面临的处境: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要听从美国这个荷兰亲密盟友的安排,同时要努力保护一个关键的增长来源 。
【抉择!荷兰屈从美国,对华限制但有保留,瑞士顺从美国,面临中资暴减】荷兰对华芯片态度为何“一反常态”?
以往来看,荷兰方面在对华半导体出口限制上的态度颇为审慎 。荷兰政府曾认为如果实施美方要求的措施,可能会损害荷兰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阿斯麦也曾警告称,如果美国迫使该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其主流设备,那么世界半导体供应链将面临中断风险 。
而如今荷兰看似“一反常态”的背后,实际上也有迹可循 。
公开资料显示,阿斯麦第一大股东是美国资本国际集团,拥有15.81% 股权 。第二大股东是美国贝莱德集团,拥有7.95% 股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对深圳卫视直新闻指出,美国和荷兰在EUV这一代光刻机就已开展共同研发工作,进行了深度技术捆绑 。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外媒曾于1月底援引内部消息称,美国与日本、荷兰官员于1月27日在华盛顿达成协议,同意扩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措施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几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讨论的敏感性,各方决定不公开细节,华盛顿希望给日本和荷兰空间来决定如何“传达”和落实管制内容 。这一过程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
实际上,早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荷兰政府便迫于美国压力,自2019年起禁止对华出口其最先进的光刻机设备,即EUV 。2022年10月,美国进一步升级对华半导体产业进行相关限制,其中就包含扩大特朗普政府时期的“禁令”,限制DUV出口中国 。
分析指出,拜登政府上台后看似比起前任特朗普采取了更加“温和”的对华路线,但这只是“骗人的表象” 。从美方2022年10月出台的相关措施便能看出,其目的在于根本性遏制中国在芯片、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方面的进步 。
综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报道,荷兰首相吕特1月27在海牙告诉媒体称,半导体出口“新限制”的相关谈判已持续很长时间,但事涉敏感,荷兰政府选择谨慎以对,即便有了成果,“也不确定是否会高调宣布” 。另据路透社报道,三位直接参与这些讨论的官员透露,美国已经花了几个月时间向荷兰示好,要求其对中国采取强有力的政治立场 。比利时《晨报》认为,美日荷三方所达成的协议“再一次标志着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的暂时结束 。”
中方回应有力
针对美国拉拢荷兰对华进行半导体限制,中方也在多层级、多场合上进行发声 。
2023年伊始,中方就已对荷方发出“善意提醒” 。1月30日,外交部长秦刚同荷兰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通电话 。秦刚指出,开放务实是中荷关系的最大特色,双方要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开放而非分裂、有序而非混乱的国际贸易环境 。胡克斯特拉表示,荷方愿推动两国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将继续以负责任方式处理对华经贸事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