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二 )


春,给黄莺、紫燕带来了喜悦,而“早莺”、“新燕”把春天从海南带到了西湖之畔,也带到了人们的心间 。莺飞燕舞体现出新春的活力,莺啼燕语是新春的美妙的语言 。这新春的活力激励着诗人,漫步游览,挥毫赋诗;这新春的语言充溢着作者的诗篇 。
早春里,动物是如此,植物又如何?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望湖边花木,新花初放,星星点点,令人眼花缭乱;看湖边绿毯般的草地,嫩草新生,刚能遮没了游人的马蹄 。〕
颔联写春鸟,颈联写春花春草,通过鲜花绿草的情态来写“春” 。所写的花,是未曾烂熳的“乱花”;所写的草,是未曾茂盛的“浅草” 。也取近镜头 。湖边的花木,花期有早有迟,有的花蕊刚刚萌动,有的含苞欲放,有的花翅已展,情状不一;湖畔春花,这儿一丛,那儿几枝,数朵,星星点点,状态不一;有的红似火,有的白如玉,有的黄若金,颜色各异 。故曰“乱花” 。这“乱花”逗引着游者东顾西望,边走边看,越看越多,渐“迷”游人之“眼” 。诗人目不暇接,不知应看何处是好,观望不够,流连忘返 。“乱花”,表现了新花初放,将盛未盛的景象,这与盛春的“繁花”相比,别具一番风味 。但诗人在“欲”前加了“渐”字,已给我们透出,花将愈开愈艳丽,很快就会姹紫嫣红开遍 。
再看湖边绿茸茸毯一般的草地,春风刚刚吹醒,春雨刚刚浇绿,茁壮、鲜嫩,富有生机 。诗人巧用“浅”字加以描摹,因初发刚生,故短,“才能没马蹄” 。“能”前加“才”,更描写出草将愈长愈茂,生机无限的早春景象,从而暗示出诗人游览中敏锐的观赏力 。作者以“马蹄”为尺度衡量青草的深浅,富有诗情,具有画意,巧妙地传达出了草软不碍马蹄之意 。诗意中极为自然地交代了诗人一行是骑着马儿游春赏景,其愉悦的心情可见 。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习极盛 。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的实景 。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习极盛 。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的实景 。
“迷人眼”的“乱花”,衬以“没马蹄”的“浅草”,花草相间,红绿相映,给西湖披上了春装,给这幅“钱塘湖畔春意图”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灌注了勃勃的生气 。
在诗人的笔下,无论是空中的莺燕,还是地上的花草,都传播了春天的气息,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使人流连忘返的还是湖东,我多少次游览到那儿,那绿杨浓荫中的白沙堤最富有诗情画意 。〕
尾联是写诗人游览白沙堤,眺望“湖东”秀丽景色,直抒胸臆,以作者的赞叹作结 。“最爱湖东行不足”,“湖东”指何处?游人为什么“最爱”,为什么“行不足”?诗人从孤山步上白沙堤,沿堤东北行,左视,可见后西湖;右视,可见外西湖,境界愈加开阔、壮观 。此即诗中所指“湖东” 。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平坦修长,西起孤山,东至断桥,长约二华里,两岸杨柳成行,景色秀美 。在那垂柳绿杨浓荫掩映的白沙堤上缓步前行,“湖东”大片景物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那争暖树的早莺、啄春泥的新燕虽富有诗情,那迷人眼的乱花、没马蹄的浅草虽具有画意,但与“湖东”景色相比,却不够开阔、壮美,故曰“最爱” 。“湖东”常游常新,屡游不厌,故曰“行不足” 。这令人最爱的“湖东”景色,不正象征着诗人对春天般美好未来的热烈追求吗?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画面

文章插图
【综述】
这首七言律诗,写景,抒怀,描写了诗人漫步西湖所见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抒发了他的喜悦心情与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比热爱 。读之令人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精神为之爽快,眼界为之开阔,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
诗从“孤山寺”写起,写“水面初平”,是大背景,是远景;写“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小镜头,是近景,有仰望,有俯视;写“湖东”、“白堤”,又是大镜头 。从面到点(前四句先写环境,后写景点),又由点到面(后四句先写景点,后写环境) 。中间的转换自然,不露痕迹,全诗结构谨严 。
诗题《钱塘湖春行》,紧扣题目,句句围绕“春”、“行”二字写来,生动地写出了游赏早春景色的特征 。“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语词,全都扣紧“春”字写来,处处给人以季节感,表明了早春季节的特征 。字里行间洋溢着早春的气息与活力 。诗人赏“春”是游赏,边“行”边赏,句句又扣紧了“行”字,时时给人以动态感 。“初平”句,是写他在“贾亭西”所见;“早莺”、“新燕”句,是写他在孤山游览所见;“乱花”一句,显示了诗人不时转移视线,以致眼光迷乱;“浅草”一句,使人窥出作者正骑着马儿游春;“湖东”一句,便明白地点出了一个“行”字 。“春行”二字,在全诗中贯串成一条线索,通篇到底,顺序写来,句句有景,景景如画,画画在动,充分表现出人是在“行”中观赏,反映出诗人一路之上赏春的情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