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精选20篇 精选20篇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六 )


先辈们绝对就是那“最可爱的人” 。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意志与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低端的枪械,用生命与坦克、大炮和飞机一决上下;他们藏在皑皑白雪之中,甚至与有些彻底人冰融为一体,再没醒来 。
如此一来,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又何不是以他们的生命所换回的呢?若是不好好生活的我们,又何不是在践踏生命呢?先辈们的付出的生命代价,总会起到作用,现在的中华民族,早已不是从前 。耻辱会被洗刷,但历史必将永不相忘!
即便身处于冰雪中,可却仍抱着一腔热血,这便是中国的志愿军,这便是中国军人的精神,也是现在撑起整个中国的民族精神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十六)
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给我的感受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
一群热血男儿硬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斗任务 。电影让观众很好地体会到什么是保家卫国,什么是钢铁长城,什么是以命相搏……
一、三场战斗
面对计划从下碣隅里机场撤逃的美军,志愿军借助抢来的美军炮火向敌军阵地展开了冲锋 。敢打敢拼的志愿军不顾一切地冲向美军,喊声震天,号声响亮,无惧生死 。这雄赳赳,气昂昂的气势对美军形成了心里上的绝对碾压,以摧枯拉朽之式打的美军哭爹喊娘,抱头鼠窜 。
敌军逃向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水门桥,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接到命令的穿插七连在连长伍千里的带领下必须要炸掉这座桥 。从桥南,桥北,水泵机房,敌指挥部四方面协同进攻,凭借指挥员的经验和智慧,战友间的默契和配合,大家战斗时的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最终成功的炸毁了大桥 。
桥又被敌人增援部队修好了,所剩无几的志愿战士这次选择了向死而生 。抱着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以命相搏也要炸毁这座桥 。用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以血肉之躯化为炮火炸药 。
二、战友的情义
英雄的连队有着英雄的气质 。余从戎凭一己之力引开敌人轰炸机群,保护了战友们的生命;连长伍千里被困桥下,命令大家撤退不要管他自己,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前仆后继,争抢抱着炸药包冲向敌军坦克的兄弟们等等,每个志愿军战士心中想到的只有祖国,只有亲人,只有战友,而从来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和生死 。
三、敌我对比
一群衣衫褴褛,伤痕累累,食不果腹,口干舌燥的志愿军战士 。即使外表形象有些差强人意,但也掩盖不了那炙热的眼神,不屈的信念和高尚的灵魂 。那是一群有着万丈光芒的军人,精神的强大可摧毁一切尖端的武器 。
敌军衣着光鲜,武装到了牙齿,喝着热咖啡,吃着熟牛排,天上有着绝对优势的飞机战斗群,地上有着火力威猛的坦克大炮,然而内心却是充满了恐惧 。曾经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在现实面前被无情的打脸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最后,请允许我套用作家魏巍的名言结尾:亲爱的朋友,当你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时,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的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会告诉你,你正生活在幸福之中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
向我们最可爱的人致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十七)
我今天去看《长津湖之水门桥》,看老一辈革命者_保家卫国换得如今我们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又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份感慨 。
我在电影院遇到了两拨人让我印象深刻,一拨是年轻的父母带着两个小男孩来看这部电影,结束后两个小孩站在海报前举着少先队员敬礼手势一起合照,没有嬉皮笑脸而是满脸认真;一拨是我原来初中的数学老师和他儿子,他年轻时候当过兵,现在他儿子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 。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们现在不打,下一代也要打这场仗,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 。被这部电影深深触到,战争场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场面宏大气势很足,人物群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紧张感拉的很好嗯 。还有食物对比,心里酸了,战役的补给装备差别实在悬殊,最后的冰雕更是绷不住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啊!《长津湖之水门桥》还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呐,准备好纸巾吧 。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十八)
继之前看过长津湖战役电影之后,在今天又继续看了水门桥,回来我特意查询了一下历史上水门桥战斗的具体情况 。可以说,电影只是一种载体和一个呈现,真正的战斗更加的残酷和惨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