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栽培技术「油茶栽培技术PPT」( 七 )


3、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据物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及经营目的品种模型等来确定,一般每亩栽植60—120株左右 。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的经验,霜降品种栽密,寒露品种栽稀的经验,值得提倡 。
4、苗木栽植
油茶为常绿阔叶树种,幼苗主根长而侧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导致造林失败 。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晴天与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样,以随起随造成活率高 。春季多雨,空气湿度较大,土壤湿润,在“立春”至“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最为适宜 。
植苗造林根据“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 。一定要做到栽紧踏实 。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 。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1.5cm为宜 。
【油茶栽培技术「油茶栽培技术PPT」】直播造林,*** 简便、省工,可以迅速完成大面积的造林任务 。
5、抚育管理
幼林的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决幼苗与杂草争光、水、肥,每年进行2—3次,同时可进行间种,以耕代抚;其次就是树型培养,及时定干摘心,控制枝条延长,以培养树冠紧凑,树型开张的丰产树型;为了确保幼林的早产丰产,应适当施肥 。成林阶段是油茶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的时期,也是油茶经营最有价值的时期,要保证成年油茶高产稳产,每年夏季要铲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 。此外,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大小年进行合理施肥 。
五、低产林改造
油茶低产林是油茶生产中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其成因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 。历史原因是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很多油茶林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堂,林分衰老,自然更新能力差 。现实原因是对油茶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林地荒芜,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等,油茶低产林改造投资少,见效快,是短期内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对不同的林分有不同的改造 *** ,各种措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主要技术 *** 有:
(一)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指对油茶林内灌木、杂草、寄主植物和其他混生的用材林、经济果木林树种进行彻底的伐除 。对于有杂灌的林地,要先一次性全面彻底的清除,有利于后续作业 。在清理林地时,不但要清除杂灌,对油茶的老、残、病株也要一并砍掉 。
(二)伐密补疏
对于过密的林分和地点,一定要下狠心疏伐 。实验证明,越是疏伐得彻底的,效果越好,不但不影响产量,而且会增产 。在疏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伐除林下受压的小树 。
2、要砍掉树体结构不合理的树 。
3、要去掉不太结果或不结果的树 。通过疏伐,将郁闭度调整在0.7~0.8之间,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
对稀林则需补植,以充分利用地力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增加林内良种率 。
(三)整枝修剪
为了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便于其他作业,整枝修剪很有必要 。整枝修剪时应注意:1、以疏剪为主 。以修剪下部枝条为主,即修枝亮脚,使之树下较空,便于垦复、施肥、开沟等作业 。2、要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树林结构 。3、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锯刀锯枝,以免损伤树干树皮,引起病虫害 。
(四)深挖垦复
油茶垦复,能大大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成倍地提高产量 。我国油茶面积大,粗放经营管理,长期呈荒芜或半荒芜状态,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垦复 。在垦复时要注意:
1、深度在20厘米以上 。
2、要全面深挖垦复 。
3、提倡深翻垦复,将土块翻过来,一则有利于枯枝落叶等掉落物深埋腐烂,二则有利于杂灌根系翻晒枯死 。
4、要坚持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的习惯,才能巩固深挖垦复的成果 。特别是之一年秋、冬深挖以后,第二年夏季一定要浅锄一次,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杂草,疏松土壤 。
(五)挖竹节沟
我国油茶林大都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域内,春夏雨季多,水土流失严重;高温干旱,都不利于油茶生长发育 。而挖竹节沟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 。竹节沟的标准和要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