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鉴别应用
①刺蒺藜平肝散风 。用于头痛眩晕等;炒蒺藜长于活血祛风,用于目赤肿痛等;盐蒺藜即可平肝解郁,又补肾明目,用于高血压病,头目眩晕 。
③刺蒺藜与沙苑蒺藜沙苑疾藜甘温,善于补肾滋阴以治下;刺蒺藜苦寒,长于清泻肝火以治上 。”
用法用量
内服:6—9克,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亦可水煎洗患处 。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乌头为之使 。(《本草经集注》)
2.本品苦辛,行气化瘀,血虚气弱及孕妇慎用 。
【配伍应用】
1.配沙苑蒺藜:沙苑蒺藜甘温,柔润而降;刺蒺藜辛苦平,性升而散 。前者善于补肾以治下,后者长于平肝以治上,二药合用,平补肝肾最效 。
2.配制首乌:制首乌滋养肝肾,补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视风明目,并行血祛瘀 。二药相伍,行补兼施,散风邪,滋肝肾,主治头痛头昏,须发早白 。
3.配白僵蚕: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风,以肝气郁结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僵蚕祛风解痉 。两药合用,平肝祛风,镇惊止痛 。可治肝风上扰所致的头痛,头晕诸症 。
4.配滁菊花:两药均能平肝明目 。刺蒺藜偏于疏散肝郁;滁菊花偏于清肝散热 。两药合用,一刚一柔,一清一散,相须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 。用治肝阳上扰,止眩晕,散风热或肝郁化热生风之头痛等有效 。
5.配茯苓:茯苓利水渗湿,又健脾和中,对肝脾湿阻有标本兼顾之效;刺蒺藜苦泄辛散,能平肝、疏肝 。二药相伍,一渗一散,利湿平肝,使湿浊去,清阳升而头晕止,肝气平,不致犯胃则胃疼除 。
6.配白薇: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热、凉血 。二药相伍,清肝凉血,止眩明目 。
7.配川楝子:本品苦泄辛散,能疏肝散郁,川楝子苦辛散行,理气止痛 。二药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气横逆犯胃,胁痛,脘痛最宜 。
8.配合欢皮:合欢皮宁心祛瘀,消肿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 。二药相伍,用治血虚肝郁,胸肋刺痛,肝脾肿大,周身刺痒者 。
4蒺藜的药用价值性味
辛、苦,微温;有小毒 。
归经
归肝经
炮制
炒蒺藜:取净蒺藜,炒至微黄色,碾去刺即可 。
盐蒺藜:取去刺蒺藜,用盐水拌匀,闷透,用小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干 。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 。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
附方
①治身体风痒,燥涩顽痹:蒺藜四两(带刺炒,磨为末),胡麻仁二两(泡汤去衣,捣如泥),葳蕤三两,金银花一两(炒磨为末) 。四味炼蜜为丸 。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 。(《方龙潭家秘》)
②治眼疾,翳障不明:蒺藜四两(带刺炒),葳蕤三两(炒) 。共为散 。每早服食后三钱,白汤调服 。(《方龙潭家秘》)
③治胸痹,膈中胀闷不通或作痛:蒺藜一斤,带刺炒,磨为细末 。每早、午、晚各服四钱,白汤调服 。(《方龙潭家秘》)
④治通身浮肿:杜蒺藜日日煎汤洗之 。(《圣惠方》)
⑤治奔豚疝瘕:蒺藜十两(带刺炒),小茴香三两(炒),乳香、没药各五钱(瓦上焙出汗) 。俱为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 。(《方龙潭家秘》)
⑥治急引腰脊痛:捣蒺藜子末,蜜和丸 。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 。(《外台》)
⑦治气肿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黄,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肿大小,勿开孔贴之 。干易之 。(《千金方》蒺藜散)
⑧治乳胀不行,或乳岩作块肿痛:蒺藜二、三斤,带刺炒,为末 。每早、午、晚,不拘时,白汤作糊调服 。(《方龙潭家秘》)
⑨行经:当归、杜蒺藜各等分 。上为末,米饮汤调服,食前 。(《儒门事亲》当归散)
药理作用
1、蒺藜的抗衰作用和强壮作用
在临床上发现蒺藜皂苷能增强机体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 可用来防治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 。
2、蒺藜的性强壮作用
蒺藜中提取的一种单一成分皂苷——原薯蓣皂苷能增强 *** ,提高性能力 。
3、蒺藜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再给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引,并且与提高机体内源性抗氧化能力、降低脂质的氧化程度有关 。
4、蒺藜对脑血管的作用
能增加脑缺血部位的血供,起到改善脑循环、保护缺血脑组织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蒺藜皂苷对磷酸二酯酶 有抑 *** 用 。
5、蒺藜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推荐阅读
- 怎么贴手机钢化膜 贴手机钢化膜的方法
- 救心菜的功效和作用怎么样 救心菜和养心菜的区别
-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的意思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翻译
- 同人什么意思 同人的解释
- 杰米扬的鱼汤什么意思 杰米扬的鱼汤意思是什么
- 中国四大发明简介 四大发明的简短介绍
- 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哪些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出处
- 耍流氓是什么意思 怎么理解耍流氓的意思
- 分享5款持久不掉色的口红 不掉色的口红哪个牌子好
- 网上开店的货源渠道有哪些? 淘宝店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