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面部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 三 )


8
龙蝎饼
组成:地龙5克,全蝎20个,路路通10克,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各50克,细辛5克 。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加一半面粉,用酒调成饼,摊贴太阳穴,以敷料固定,每天1次 。
9
生草乌30克,生白附子30克,天南星30克共研为细面备用 。约3厘米长的葱白节7个,生姜40克共捣烂如泥与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药面调和混匀后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碗中上笼隔水蒸约20分钟,将蒸好的药纱布趁热熨患处 。每日3次,每次20分钟 30分钟 。勿熨眼部,切勿口服 。
10
细辛10克,胡椒或川椒10克,干姜6克 。共浸于15毫升 30毫升高度白酒中4个小时后加入适量凉水置于锅内文火煎煮 。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侧鼻孔,让患者吸入蒸气 。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
11
大枣1枚,红矾0.9克 。将红矾研为细面放入除去枣核的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炭火或蜡烛火上烧烤,待烤出味即用患侧鼻孔吸 。反复烧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
12
荜拨30克,木鳖子30克,藿香18克,冰片6克 。荜拨、藿香漂洗烘干,木鳖子去壳存仁共研为细面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 。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 。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4小时1次,每日4次 。
13
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面并过180目筛贮瓶备用 。将火柴头大小体积的药面(约0.5克)置于纸折中,痛侧鼻孔对准药面将药粉吸入 。首次应在痛时吸入,隔10分钟后再吸,以后每隔4小时1次,每日4次 。
14
白芷6克,川芎6克,天南星6克,葱白约12厘米共研为细面用蜂蜜15毫升调成糊状 。每次取药5克外敷于患侧太阳穴、印堂穴上30分钟 。每日换药1次 。
15
【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面部三叉神经痛中医治疗?】马钱子30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共研为细面,香油、清凉油适量调成膏状 。每次取药15克外敷于患侧下关穴、太阳穴、颊车穴和扳机点上30分钟 。隔日换药1次 。切忌入口 。
16
蜈蚣1条,地龙10克,蝼蛄10克,五倍子10克,生天南星15克,白附子10克,木香10克共研为细面 。每次取适量药面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侧太阳穴上30分钟 。每日换药1次 。
17
蔓荆子60克炒至焦黄后研为粗末浸泡于高度白酒500毫升中3天 7天,加入凉开水至700毫升时充分摇匀后滤出药液 。每日2次,每次内服50毫升 。
18
板蓝根600克,白僵蚕60克共研为细面 。每日2次,每次取药面10克开水送服 。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蔡晓刚 。
【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鱼腰、四白、下关 。配穴:夹承浆 。夹承浆穴位置:前正中线左右各旁开2.5厘米,口角下一横指凹陷处 。
操作:Ⅰ支痛,取鱼腰 。从鱼腰斜向下方刺人0.3 0.5寸,待有触电感传至眼及前额时,提插20 50次 。Ⅱ支痛,取四白 。从四白斜向上方约45度角进针,刺人0.5 0.8寸,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上唇与上牙等处时,反复提插20 50下 。Ⅱ与Ⅲ支或Ⅲ支痛,取下关 。针法:直刺进针1.5寸深左右,当有触电样针感传至舌或下颔等处时,提插20 50次 。效果不显加取夹承浆 。针法:从夹承浆斜向前下方约30度角进针,刺入0.5寸左右,待有触电样针感传至下唇时,提插20 50次 。均针患侧,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症情重者每日1次 。
②穴住注射
取穴:主穴:阿是穴;配穴:Ⅰ支痛加鱼腰、阳白;Ⅱ支痛加四白、迎香、翳风;Ⅲ支痛加地仓、颊车、迎香 。
阿是穴位置:扳机点 。
操作:用654-2注射液或注射用水 。每次取阿是穴及2 3个配穴 。以4号针头刺入皮内,注人0.1毫升注射用水或5 10毫克654-2注射液 。每日1次,发作不频繁者,隔日1次 。
③电针
取穴:主穴:Ⅰ支痛:鱼腰,Ⅱ支痛:四白、下关,Ⅲ支痛:地仓;配穴:阳白、水沟、承浆、迎香 。
操作:据疼痛之神经支选穴,加取1 2个配穴,均取患侧 。针刺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采用可调波,频率150 600次/分,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 。留针通电10 20分钟 。留针期间,根据病人感应,略增大电流量1 2次 。每日治疗1次,重者每日2次 。
④耳针法
选穴 肝阳 神门 面颊 颌 胃 肾
***每次选2 3穴,毫针刺,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亦可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