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的埋根育苗 *** ,泡桐种子怎样种植?( 二 )


② 条带整地适用水肥条件好的坡地,一般带宽为1―2.0米,坡角较大时条带小些,坡角小时带宽可大些,整地的深度一般为30―50公分,带间距离要和行距而定,泡桐适合4―6米 。优点是由于是部分整地,不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还有助于土壤保墒,保护植被物的多样化 。
③ 全面整地
全面整地既是全面的清理地表的杂草、灌木及影响作业的树根,适用于缓坡、丘陵地区的大面积的撂荒地或采伐迹地,以便机械化作业,更好在秋冬季节完成 。土地条件好的还可以发展林下经济 。
3、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的选择不但影响泡桐的正常生长还会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泡桐的种植密度一般株距4-6米;行距3.5-4米为宜,约40株/亩,并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间伐,以改善营养条件 。
4、 泡桐的栽植 ***
泡桐苗木栽植前要做好栽前准备,根据苗木质量的不同进行分级,因为质量不同其初生长的差异很大,造林后林木分化严重,出材率低 。分级后散发到栽种点,更好当天栽好以免苗木损坏 。准备好要施的基肥(化肥),基肥的品种和数量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情况而定,以不伤苗为原则越大越好(参看施肥) 。栽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栽种时间
栽植时间更好在春季树液萌动前半个月进行,具体时间应参考当地的气象资料,泡桐在日平均气温16―18度就萌动发芽,在本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之间进行 。
②苗木的根要理顺
要按自然方向放入穴内,不要卷根、窝根 。
③栽种深度要适当
栽种深度要根据苗的大小和土地的湿度而定,不宜过深一般根茎拒地表20公分为宜,土质粘重或潮湿的条件要浅栽,但浅栽时要进行高培土,堆成圆堆,以防倒伏 。
④ 苗木根系不要虚空
苗木放好后先填入细土,把根系中填满虚土踩实,再向周围和上面填土 。
⑤填土要密实
穴中填满土后,要把虚土踩实, *** 是用人的自然重力,用脚把穴中的虚土踩两遍,不要用力猛踏 。总之泡桐种植要掌握“三大一浅”原则既大坑、大苗、大肥、浅种、高培土 。
泡桐育苗 *** 有插根、播种、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 。苗□地应选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气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 。苗木长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为好 。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 。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
一般随整地随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深1米,长、宽各 1米 。根据造林的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造林方式和造林密度 。在路旁、渠旁、河旁,可成行栽植,株距可为3~5米;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株间还可栽紫穗槐等 。在宅旁、村旁可带状或块状栽植,初植造林密度4×4米 。实行粮食作物-泡桐间作时以桐为主的间作型,初植造林密度5×5米,每亩26株;以粮为主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40米,每亩3株;桐粮并重的间作型,造林密度5×10米,每亩13株 。造林一般在秋季落叶后到第2年春季发芽前进行 。有的地区进行秋季带叶栽植,也可取得较好效果 。
泡桐在天然条件下主干较低 。为了增加主干长度,可采取如下几种高干培育 *** :
①平茬法 。在造林后第1年进行或于第1、第2年连续进行,时间多在冬初 。*** 是用利刀在靠近地面处将茎截断,随即用土埋好;翌年待萌芽条长到10~15厘米时将生长更好的留下,其余全部去掉 。
②抹芽法 。在春季栽植后,待长高至3~5厘米时,在靠近苗木顶端处保留一个健壮芽,其余侧芽全部除去,使养分集中于保留芽的生长发育 。
③自伤接干法 。在春季发芽前半个月,在树干最上部用刀砍口,促使形成徒长枝,从而使主干接着向上延续 。
④剪梢接干法又称平头法 。在定植后的当年或次年春季,将干枯的顶梢剪除,然后培育一个健壮芽,促使其迅速向上生长 。
泡桐的栽培技术
泡桐对土壤肥力、土层厚度和疏松程度也有较高要求 。在怕水淹、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 。地下水位不足2米时,生长也差 。土壤pH以6~7.5为好 。
泡桐是一种喜光的速生树种,原产于中国,春季先叶开花,花大,是不明显的唇形,略有香味,盛花时满树花非常壮观,花落后长出大叶,叶密而大,树荫非常隔光 。是良好的绿化和行道树种 。但泡桐不太耐寒 。
泡桐育苗 *** 有插根、播种、留根等,以插根育苗最普遍 。苗□地应选用排灌方便、土壤通气良好、地下水位在1.5~2.0米以下的砂壤土和壤土,重茬地不宜 。苗木长度以15~20厘米,粗度以1.5~4.0厘米为好 。株行距1.0×1.0米或1.0×1.2米 。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加强水肥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