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官兵用身体挡住洪水,98年洪水官兵往水里跳( 五 )


李向群上岸后,连长见他右脚踝流血不止,立即叫卫生员为他包扎,并让他去休息 。李向群不肯,说:“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多扛一袋沙包,大堤就多一分安全 。这个时候,我怎么能休息!”李向群又和大家投入了封堵管涌的战斗 。
在全连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封住了渗水洞,排除了险情 。
1998年8月14日,由于李向群在抗洪抢险中表现出色,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一致同意接受他为 *** 预备党员 。
1998年8月16日,长江第6次洪峰到达荆江,沙市水位45.22米,创历史更高记录 。下午5点30分,李向群和战友们来不及吃晚饭,火速赶到南平大堤投入抢险 。这时,有的堤段河水已漫过大堤,次日凌晨4点,9连作业区正南侧约300米处突然发生10多米长的内滑坡,情况紧急,李向群大喊一声:“不好!快上!”带头跳入水中,随着,9连官兵也纷纷跳入水中,大家手拉手筑起两道人墙护住大堤 。
1998年8月17日上午,与洪水搏斗了一夜的李向群,悄悄来到营部找到卫生员 。他向卫生员要感冒药,一试表,发烧挺厉害 。卫生员给他开了两包药,让他签个字,回去休息 。李向群想,签了名就不能上大堤了,一点感冒用不着休息 。卫生员王稳容曾和李向群一起参加函授学习,就对他说:“大家都在大堤上抢险,我又刚入党,怎么能休息,如果连里干部问起这件事,你可要给我保密 。”
卫生员说,这次我给你保密,下次可不行了 。
1998年8月19日上午,李向群仍然没有退烧,听到天兴堤段又出现8个管涌群后,又和战友们奔向天兴堤 。其实他请个假就可在家休息,但是他觉得堤上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制服洪魔的力量,况且,自己已是一名 *** 员了,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应该轻伤不下火线 。
在天兴大堤,李向群看到浑浊的江水从管涌口喷出,扛起沙袋就跑,两袋、三袋、四袋,忘记了病痛,渐渐地,他的脚步慢了下来,头不怎么痛了,可昏沉沉的 。突然,他觉得好像碰到什么东西,一看,是指导员和排长 。排长责怪李向群,说:“休息一下,不要劳累过度了 。别人扛一包,你老是扛两包,这怎么行!”指导员看到李向群脸色发青,用手一摸他的额头,真烫手,就对排长说:“把他送回去!”李向群不肯走,分辩说:“这点小病不算什么!”指导员说:“你带病坚持抢险,精神可嘉,但这种做法不可取 。”
李向群死活不下堤,一直带病坚持战斗,直到晕倒在大堤上 。李向群被送进了卫生队 。
在卫生队里,李向群躺不住,一听有情况就不顾一切地往堤上跑,前后3次“出逃” 。他说:“都什么时候了,我还能躺得下!”
1998年8月21日,南平大堤有一段堤基塌陷,引发70米的内滑坡,汹涌的江水不断冲击着江堤,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
上午8点,全团官兵到南平大堤险段抢险,有的挥舞铁锨装填沙包,有的肩扛手抱沙包,干得热火朝天 。忽然,一班长王绍发现李向群也在大堤上 。指导员跑过去,说:“快回去,你还要不要命?”李向群真诚地说:“指导员,险情这么急,全团都上了,我在医院里躺着不踏实 。”指导员命令道:“不行!你必须回去!一班长,你把他送回去!”李向群被推上了车 。可是,不大会儿,李向群又出现在大堤上 。
李向群带病坚持抢险,和战友们一起装填沙土,搬运沙包 。他感到阵阵头晕,却不肯少填一铲沙,少扛一个沙包,少跑一步路 。战友们看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都劝他休息,他微微一笑,“我没事的!”
上午10点左右,李向群已经非常疲累 。当他扛着两只沙包再次爬上大堤时,头一阵儿发晕,一个跟头栽倒在大堤上 。战友们赶紧围过来一看,沙袋压在李向群肩膀上,他的鼻孔渗出了鲜血 。一位在堤上送水的老大娘唐书秀,将李向群抱在怀里,急忙褪下手镯给他刮痧 。55岁的唐书秀看着不省人事的李向群眼泪汪汪,心里一阵难过 。15分钟以后,李向群苏醒过来 。他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几分钟,不顾大家的劝阻,又扛起了沙包 。这时,他每走一步,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还直打颤 。他咬紧牙关,紧锁眉头,心里默念着:坚持,坚持,再坚持 。满头汗水的李向群扛到20多包沙袋时,终因疲劳过度,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
11点5分,李向群在教导员王战飞的护送下,被送进***县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室,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李向群才慢慢睁开了双眼 。李向群此时生命垂危,但还用微弱的声音对教导员说:“管涌堵住了没有?还滑不滑坡?晚上还有没有任务?”教导员流着眼泪说:“向群!你安心治病吧,大堤没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