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7篇( 三 )


《傅雷家书》让我明白到,亲情,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伟大的 。我想象不出,当傅雷夫妇决定离开人世时,他们的内心该是多么悲痛呀 。尤其是让傅雷夫妇割舍亲情而远去另外一个遥远的世界时,他们是否在一瞬间痛得撕心裂肺呢?而我,只能深深叹息一声,深感世道的不公 。
曾经年少不懂父母对自己的爱,如今成年要懂得珍惜与把握 。孝顺父母,珍惜亲情,从小事做起,更从心灵出发 。能够和父母一起朝夕相处,伴他们左右,伺奉他们,那是,一种无言地温馨与幸福,更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5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 。这些家书,有三层资料,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
《傅雷家书》能够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经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 。读了《傅雷家书》,能够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 。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期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 。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
【假期《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7篇】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能够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6
家书,我是第一次接触 。在这本《傅雷家书》中凝聚了父母的淳淳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我在这陌生的文体中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 。
傅雷在书信中贯彻了作为一个艺术评论家,文学翻译家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是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而夫人朱梅馥在书信中不像父亲一样严厉,从她的文笔能看出她是一个性格温柔,文静随和,贤淑豁达的夫人 。关注儿子和丈夫的身体和起居饮食,与媳妇坚持密切的交流,母亲的形象尤为突出 。这样一柔一刚的碰撞,无疑是组成一个成功家庭的配方 。
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大师,父亲傅雷常在书信中常指导傅聪的钢琴 。因为我自我也是学习钢琴的,所以对傅雷的一些指导也深有体会 。文中有一段是说哼唱的缺点,因为哼唱是一种极随意的行为,快些,慢些,吟哦起来都很有味道,但如果弹的人一边哼一边弹往往就会错了节奏 。我自我平时也习惯哼唱,但当我只弹音乐的时候就会觉得自我的节奏慢了 。傅雷给傅聪的指点是看谱的时候不妨多哼,弹的时候尽量少哼,在曲子熟手后只宜于“默唱” 。并且在弹的时候也要想象一下意境,推敲曲子的结构,起伏,高潮等 。平时我的钢琴教师也会这样指导我,但我总是体会不了 。当我看到傅雷教师的讲解后,我自我很容易领悟到,并且在弹琴实践时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异常是书中对于弹钢琴的技巧和做人道理 。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启发 。
《傅雷家书》个人读后感7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 。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 。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