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观后感「楚门的世界观后感300字」( 七 )


楚门决定出逃,在无数次出逃的失败后,楚门决定渡海 。在到了这个城市的尽头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住在一个聚到的摄影棚里,这时,这场“大戏”的导演克里斯托弗走了出来,向楚门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劝楚门继续留下拍戏,因为他是明星,留下来就可以继走他的明星路,但是楚门选择了自由、自己的自由……
看我后我早已泪流满面 。看!人的自由多么重要,人就是不能没有自由 。大家一定买过什么小兔子呀、小老鼠一类的宠物吧 。虽然你给他们的住所是非常之好,但是他们任然想回到大自然,获得自由,若是将你困在一个笼子里,你一定也会受不了的 。
但是,我又从侧面想了想,这不也正说明:“无知是福”么!若是楚门不知道这些事情,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二十多年来一直被“戏弄着”的演员,他也就会继续过下去,继续走他的明星路,直到他死去,都一直过的快乐悠闲 。这不是很好么?
我不知导演金.凯瑞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他着实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2
昨晚之一次观看了《楚门的世界》这部影片,因为在力量之源课程上包老师提到过这部影片,所以我也想从中去看到影片将会带给我怎样的思考和了悟 。
楚门的世界是一场巨大的真人表演秀,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被导演选中为这场真人表演秀的主角,他的生活情节便按着导演的安排如期进行着,而他却浑然不知,他就这样成了导演、剧组人员手中的一颗棋子,他的命运如同一卷事先录制好的胶片,一天天上演着 。他的生活中曾经出现一个“初恋女友”的角色,这个人是唯一提醒过他不要相信眼前世界的人 。就是这个提醒,就是这个角色的客串,让他心中隐约有了一个希望和期待的种子,他开始觉得生活中有什么不对劲儿,似乎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一样,自己成为不了自己的主宰 。直到有一天,剧情中出现了一点小“失误”——他“死去的爸爸”不小心误闯到了他的片场,他才开始留意他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开始去发现他身边的人事物有着怎样的运作规律,这点觉察是个了不起的改变!如果说那个“初恋女友”的客串让他知道了他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叫“斐济”的地方,那是他从不知不觉到后知后觉的转型的话,此时他已经完成了更具革命性的转型:从后知后觉成为了一个先知先觉者,他看到了自己命运背后有个巨大的操纵者,他开始要摆脱!在经历九死一生的磨砺后,他惊奇的发现,原来他一直生活在一个以假乱真的巨大影棚里,他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布景,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来配合他演戏的演员,生活中所有的情节都是导演策划好的,他自己居然在这场戏剧中成了唯一真实的主角,他走到他世界尽头的那一刻,他触摸到了那个假的天幕,他试图撞开它,可是无论他怎么用力也只是让这个布景有了一点小小的裂痕而已 。让人感到喜悦的是他并没有放弃,最终他找到了走出他生活了三十年的现实世界的门,外面是一片漆黑的未知世界 。影片结尾的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真正的天幕出现了,起初被乌云遮盖着,渐渐的的天幕乌云开始散去,拨开云雾,阳光露出了笑脸 。
这部影片再次把握引入深深的思考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3
《楚门的世界》几天前看完了,一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令我最疑惑的、也最想获知的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领悟和思考,在此记录下来,期待日后进一步地领悟:
1、“画地为牢”与“引导”的区别在哪里?片中的主人公从小就活在他人安排好的生活和世界中,包括他的妻子和职业都是“被安排”的,个人感受楚门的痛苦来自于内心的恐惧,来自于小时候那场和父亲分离的痛苦,而导演正是利用楚门的“恐惧”来对他进行控制,以期望楚门朝着自己所设想的方向前行;这一情节会出现一个矛盾:即“引导”与“画地为牢”的区别在哪?孩子从小生活的环境中,发生的事、遇见的人、听到的话都会对他的成长产生影响,而一个人的价值观或是信念将影响到他的一生,包括对职业和家庭的选择;这个所谓的“价值观”正是老师和家长所引导的,或说是给予的,在价值观的引导上,孩子做出与其内心一致的选择,家长应予以尊重 。不过现在有不少家长将孩子的一生都提前规划好,并且“强迫”孩子走“规划之路”,完全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后果严重的甚至导致了孩子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而选择自杀的结果 。写到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但在很多问题的选择上却尊重了我的选择,比如说孩子的择校问题,他对新教育的未来是不太看好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此不多说),但他从来没有阻止过我,虽然我们之间有过讨论和争执,但他依然尊重我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还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带有“引导”的成份,但又不干涉他人所做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