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域的能力,很难转移到另外一个领域 。
原因四:“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这个名字源于加里森·凯勒 。他假想明尼苏达州有个神奇的小镇,那里“所有的孩子都比一般孩子优秀” 。
该模式常常出现在对某些难以客观衡量的性状或特征进行描述或评估的时候,比如驾驶能力 。只有 2%的高中生在一项调查中表示,他们的领导能力低于平均水平,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比其他人出色得多 。
例如在中国,街头的店铺,关了又开,开了又关 。咱们总觉得自己可以比别人干得更好,别人开不下去,但“我”可以 。
原因五:“积极思维”与“乐观偏见”
拥有积极思维的人容易受到激励,业绩更出色 。但反过来,积极思维也带来“乐观偏见” 。现实中你很难把握合适的尺度 。
原因六:可得性启发法
当你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脑海中最快蹦出来的答案,并非理性的思考,而是那些最容易冒出来的案例或逸事 。
这种心理现象叫“可得性启发法”,它强化了“坚持”这一理念 。
请回答一个问题:人们更可能被坠落的飞机残片砸死,还是被鲨鱼咬死?
大多数人的回答还是“鲨鱼袭击”,但事实是:
天空坠落的飞机碎片致死的概率比鲨鱼袭击致死的概率高出30倍 。
当你琢磨着开一家 *** 店时,你想起的是马云的励志演讲,或者某个朋友的朋友的暴富故事,而非到底有多少比例的 *** 店主在亏钱 。
原因七:比“自我高估”更狠的是“认知偏见”
人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但更会高估自己“没有偏见” 。例如,觉得“我虽然也是普通人,但我胜在客观公正,不戴有色眼镜” 。
原因八:“集体手热幻觉”
中国社会普遍有种“发达乐观”,我称之为“集体手热幻觉” 。
当然,中国人多,野心家多,创造奇迹的绝对数量的确也多了 。
手热,可能会激发你去冒险;反之你也会有“手冷”的过度悲观时刻 。
中国当下好玩儿和不好玩儿的地方都在于此 。
基于以上八点原因,瓦萨比效应正处在高发阶段,其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偏差:
成功的难道不该是我?
五
瓦萨比效应有如下特点:
对于水平越高、难度越大的事情,越容易产生瓦萨比效应 。
例如,民科喜欢拿量子力学入手,绝不碰牛顿力学 。
画鬼容易画猫难,越陌生越美,越不懂越自信 。
赌徒坚信自己能够战胜赌场,散户认为一定可以找到短线法宝 。
赌场最怕什么?赌徒不来 。瓦萨比效应就是赌场老板的财神 。
瓦萨比效应构建了循环食物链 。
搞金融的盘剥搞地产的,搞地产的压榨搞实业的,搞实业的虐待搞服务的,搞服务的鄙视当农民的,农民只好欺负五谷不分、出名前住在村儿里的艺术家,艺术家成名后忽悠搞金融的 。
上面的闭环,是靠瓦萨比效应完成的:搞金融的觉得自己真的懂艺术 。
六
难道瓦萨比效应没有好处吗?
好奇心一方面害死猫,一方面推动了自然界的演化和人类的进步 。
好奇心是伟大的,这个世界需要随机性 。
我们要承认很多成功是意外实现的,这其中很多可能与“瓦萨比效应”沾边儿 。
但是问题在于,这类成功无法被逆向工程 。
成功的随机性,大约有两种:幸存者偏差,涌现 。二者都很难被精确还原 。
技能是培训出来的,智慧是涌现出来的 。
随机性无法“精确制导” 。
假如想提高一个国家的足球水平,需要有一个很大的基座,形成一片原始森林,让球星涌现出来 。
但球星具体从森林的哪个角落冒出来,你无法预测 。
如果想从小精确地挑出苗子来集训,送去阿根廷打造成梅西,这就是“瓦萨比”了 。
所以足球的底层必须是快乐,而非功利之目的 。
读书要读无用之书,搞研发的需要心有所向 。吃饱了撑着的人越多,奇迹越可能出现 。
小孩子也别太小就定向发展,应该让他利用青少年时期自由飞翔 。
随机性喜欢无目的的纯粹 。
七
怎么对付“瓦萨比效应”?
解决办法一:极度理性
乐观的时候对好事打个五折 。正如悲观的时候对坏事也打个五折 。
解决办法二:外部视野
卡尼曼想编写教材,开会讨论,大家说需要两年半时间 。他又问,学校编写教材的平均时间是多久?答:七八年 。后来果然拖了很久 。
所以,别着急瞎想,多看看平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