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是什么」( 二 )


实际上,“二月二龙抬头”旧日俗说,与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体系密不可分 。据考证,早在伏羲氏时代,伏羲“重农桑,务耕田”,每年的二月初二要“皇娘送饭,御驾亲耕” 。到周武王时,周武王更是在每年的二月初二举行盛大仪式,亲率文武百官在这一天下地农耕 。在明代,二月二民间还要举行仪式祭龙,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云:“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有意思的是,到了元代时,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却变成了“踏青节”:百姓在这一天外出踏青、郊游,并且在沿途采摘些蓬叶,拿回家在门前拜祭,谓之“迎龙” 。而据记载,清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又出现了二月二“引龙”的习俗,沈榜《宛署杂记》云:“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 。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据说“引龙”之后各种害虫就不敢出来,家人和牲畜一年里就可以避免害虫的侵袭 。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 。在古人的心中,“二月二”龙抬头就意味着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民间传说中的龙并不存在,不过是古时加工出来的东西 。然而“龙抬头”的说法,却真切地反映了古人期望心目中的“天龙”及时出现,以保护庄稼旺势丰收的美好愿望 。
“二月二”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 。
按照北方地区的旧俗,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 。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 。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 。“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
二月二龙抬头10大禁忌
1、忌讳吃稀饭喝疙瘩汤,以免糊住龙眼,天将降冰雹
2、忌刀切,怕砍了龙头;
3、女子结婚选女送客和嫁娘忌用孕妇 。“回头”和寡妇 。
4、从春节到二月二不得空锅 。
5、商店忌说“关门”,晚上关门叫“靠门” 。
6、渔民或船户忌说“翻过来”,称“滑过来” 。
7、忌说“吃醋”,叫“用忌讳” 。
8、停止一切家务活
民间认为,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目”;还要停止洗衣,恐怕“伤了龙皮”等等 。
9、忌讳“磨面”
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 。对于属龙或蛇的人来说这个日子是要特别在意,在二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掀起来,说是不要影响了“龙抬头”,据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 。
10、引龙钱—山西特有习俗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 。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
二月二龙抬头的意义有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