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 儒家思想的核心( 二 )


同时,董仲舒在先秦儒家“君君、臣与臣、父子与子”、“忠孝仁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 。由于儒家思想已经成为唯一的正统社会思想,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加具体化、规范化、清晰化和务实化 。不仅如此,董仲舒还为封建等级制度的神圣性和合理性找到了依据 。他说:“这是大自然的天堂 。”也就是说,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来源于天意,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也是命中注定的,所以人不能自己选择 。“老公节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给的 。给牙齿的长角,给翅膀的长双足,领大的不准领小的 。古时候给了鲁的,末了不吃,末了不动,但收了大的拿不了小的,同意天道的拿不了 。老公已经大了小了,天也不够了,可情况这么糟糕!”因此,人们只能尊重穷人,尽自己的责任,服从上帝的意志 。显然,董仲舒倡导的儒家思想是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是为了加强专制集权统治,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以“仁政”安抚百姓,另一方面又用“君权神授”“天意可怜”麻痹百姓 。他的“三纲五常”理论一经提出,就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仪式的人性化内涵被弱化 。
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来,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超稳定的社会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其民族形式、政治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始终是一致的 。除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之外,一个关键原因是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特定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意识形态,在人们的精神中具有很强的统治性 。儒学经过汉初的创新和强化,延续了1000多年 。后来受到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冲击,变得松散 。进入宋代后,在理学的大力倡导和倡导下,再次得到加强 。这种强化虽然有效地维护了封建社会后期一千多年的专制统治和社会等级秩序,但却是以牺牲儒家思想的人性化和生命力为代价的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他首先提出了“礼”的思想,即“理也” 。他认为“君君、大臣、父亲、儿子、兄弟、兄弟、夫妻、女人和女人,万物各得其所,然后和谐相处”,并将封建伦理和社会等级制度视为世界上与天地原则相通的自然原则和规范 。“二程”(即程颢、程颐)进一步将“礼”视为“义”,认为封建礼教和等级秩序是自然的,人人都必须遵守,谁不遵守,谁就违背了正义 。同时,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天生的正义 。当自然正义倾注于人时,就变成了人性,所以“自然”就是“自然正义” 。性没有错,但人有善恶;人的恶是由内心的欲望引起的,它遮蔽了对自然之善(即正义)的揭示 。因此,为了维护自然之善,为了正常地表现和发挥自然之善,为了“维护正义”,就必须“消灭人的欲望” 。朱继承了周敦颐和二程的理学思想,从宇宙观和本体论的角度论证了“理”的普遍存在,进一步完善了理学思想体系 。他说:‘宇宙之间只有一个理,天是天,地是地,天地之间生的人,各有各的本性,叫三纲五常 。Gai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走红的,也是不知所措的’ 。宇宙中的一切都充满了一种流行的、无处不在的“理性” 。理天地,成万物之性,表现为‘三纲五常’ 。无论自然、社会、伦理领域,理性无处不在 。”(薛《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00)
至此,封建礼教和社会等级制度终于找到了它的理论基础 。礼仪也从最初的普通礼仪上升到“正义”的高度 。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具有与法律平等甚至超越法律的地位 。孔孟礼仪中所蕴含的人情、人性、人道的内涵丧失殆尽,“存义灭人欲”成为封建守护者最响亮的声音 。也就是说,“正义”和“人的欲望”被视为对立面,“人的欲望”成为万恶之源 。人们正常的情绪和欲望也被认为是有罪的 。人只有清正廉洁,恪守职责,严格按照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办事,才能符合“正义”的要求 。在封建礼教的残酷统治下,人性被扭曲,人的情感被严重压抑,女性的社会地位更低,儒家思想的合理性和生命力进一步丧失 。
2021/6/5
参考文献:
1.论语
2.孟子
3.荀子
4.春秋喜庆照
5、孔庆明、陈《中国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 儒家思想的核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