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植物花色改良技术与应用( 二 )


3.1反义RNA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抑制类黄酮或类胡萝卜素等生物合成基因的活性来影响花的颜色,从而导致中间产物的积累 。利用这项技术,一些观赏植物,如牵牛花和菊花,已经成功地装饰 。1988年,范德克罗尔等人首次利用这种方法获得了一个颜色变异的矮牵牛新品种 。他们将编码查尔酮合酶CHS的结构基因逆转成矮牵牛属植物,转基因植物的颜色从紫色变成了白色 。Deroles等将反义CHS基因导入洋桔梗,使其颜色由紫色变为白色 。Elomaa等人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CHS反义基因导入非洲菊,使非洲菊的正常颜色由红色变为粉红色 。Courtney-Gutterson等人还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菊花CHS基因正向和反向导入菊花品种,正向和反向转基因植株中都出现了开白花或极淡粉色花的新菊花类型 。
3.2共压制法【观赏植物花色改良技术与应用】
]这种方法是通过引入一个或几个外源基因的额外拷贝来抑制内源基因转录产物的积累进而抑制内源基因表达的技术,因此共抑制也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 。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矮牵牛、菊花、蓝猪耳、玫瑰、滇重楼等花卉的花色改良 。1990年,共抑制现象首次在约根森教授的实验室中被发现 。矮牵牛引入CHS后,转化子的花青素合成受到抑制,42%的转化子产生完全白色的花和紫白色的嵌合体 。艾达把DFR和CHS分别分成了蓝猪的耳朵 。转基因品系花冠中花色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花管中花色苷含量下降幅度大于花冠边缘,花管颜色几乎为白色 。邵丽等人将CHS基因导入紫色花矮牵牛,获得了白色花和紫白色花的转基因植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