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八】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
答题示例: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百思特网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1.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
2.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
现代文阅读题
(一)文言文阅读
(1)文学常识: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题目;②作者姓名;③作者朝代 。其他如:作者的字号、对作者的评价、相关作品等不会作为考试内容 。
(2)文中名句的默写:空出两个句子,根据前后句填空 。要注意平时的默写落实,防止音对字错的现象 。
(3)朗读节奏的划分: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 。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今齐地/方千里” 。
(4)解释实词的含义 。词语解释五大类:通假,活用,多义,古今异义,重点字词 。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 。
(5)文言句子的翻译 。注意译句与原句的对应,重点字词务必解释出来 。
①注意句式:省略,判断,倒装,反问 。
②原则:信、达,雅 。直译为主,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 。
③步骤:切,直,补,调,誊 。
六不译: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古今义相同的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
(二)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
二、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
答题思路: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高效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
推荐阅读
- 教育工作者如何跟家长高效沟通 如何与家长沟通
- 最高效追上女生的六个方法 如何追女生
-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 如何学好语文
- 如何才能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
- 如何高效的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
- 女孩子如何高效减肥
- 体会情感—六下第8课《匆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全册近反义词整理 沉着的反义词
-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知识内容很丰富 目睹的意思
- 2022三元九运属牛运势